跳转到内容

脂溢性皮炎与银屑病有何不同?

脂溢性皮炎(Seborrhoeic dermatitis,简称 SD)属于银屑病样皮炎(psoriasiform dermatoses)范畴,即外观与银屑病非常相似的皮肤病。由于表面上的相似性,即使是医生也经常将其与银屑病混淆。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,有助于进行区分。请参考下表。

SD 是一种慢性皮肤病,由皮肤上的一种名为马拉色菌Malassezia)的酵母菌引起炎症反应所致,该酵母菌通常是无害的。SD 可使用酮康唑(Nizoral)等抗真菌药进行治疗。

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具有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特征的皮疹,这种情况被称为脂溢性银屑病(sebopsoriasis),对其的理解尚不完全透彻。治疗这种病症需要同时使用抗真菌药和类固醇。

SD 比银屑病更容易治疗。然而,与银屑病一样,它也是一种慢性病症,有时对人们的影响比其他疾病更严重。2022 年的一项小型研究显示,SD 与轻度升高的全身性炎症有关联。


脂溢性皮炎 (SD)银屑病 (Psoriasis)
病因至少部分是真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
诊断方法皮肤科诊所的刮片检查或活检活检
治疗药物首先是抗真菌药(酮康唑等),然后可能是类固醇免疫抑制剂(类固醇)等
常见部位主要在眼鼻口三角区、头皮、耳朵;极少数情况下出现在乳房/腹股沟区域身体任何部位
皮屑颜色淡黄色白色 [^1]
皮屑油腻感由于皮脂分泌而油腻干燥
渗液常见 [^2]
皮损厚度薄片,容易脱落厚重、致密的结痂,牢固地附着在皮肤上
发红
瘙痒常见
斑块是否隆起
对称性通常左右对称通常不对称且随机分散
形状参差不齐,呈地图状参差不齐,呈地图状

[^1] 肉眼观察时与正常皮肤对比。如果对照纯白色,银屑病皮屑确实带有皮肤本身的色调。

[^2] 如果抓挠并损伤皮肤,可能会像正常皮肤一样出现渗液,也可能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,但渗液本身不是银屑病的症状


脂溢性皮炎的治疗通常始于抗真菌药,如酮康唑(Nizoral)、吡硫鎓锌(zinc pyrithione)和克霉唑(clotrimazole)。它也可以用煤焦油和类固醇治疗。最近,Otezla(阿普米司特)也被发现有效。一项研究还发现外用他卡西醇(tacalcitol,一种维生素 D 衍生物)也有效。